3定義
本章未作說明的符號,參見第4章。
3.1齒距偏差
3.1.1單個齒距偏差(fpt)
在端平面上,在接近齒高中部的一個與齒輪軸線同心的圓上,實際齒距與理論齒距的代數(shù)差(見圖1)。
3.1.2齒距累積偏差(FPK)
任意k個齒距的實際弧長與理論弧長的代數(shù)差(見圖1)。理論上它等于這k個齒距的各單個齒距偏差的代數(shù)和。
注1:除另有規(guī)定,F(xiàn)PK值被限定在不大于1/8的圓周上評定。因此,F(xiàn)PK的允許值適用于齒距數(shù)k為2到小于z/8的弧段內(nèi)。通常,F(xiàn)PK取k=z/8就足夠了,如果對于特殊的應用(如高速齒輪)還需檢驗較小弧段,并規(guī)定相應的k數(shù)。
3.1.3齒距累積總偏差(FP)
齒輪同側(cè)齒面任意弧段(k=1至k=z)內(nèi)的最大齒距累積偏差。它表現(xiàn)為齒距累積偏差曲線的總幅值。
圖1齒距偏差與齒距累積偏差
3.2齒廓偏差
3.2.1齒廓偏差
實際齒廓偏離設計齒廓的量,該量在端平面內(nèi)且垂直于漸開線齒廓的方向計值。
3.2.1.1可用長度(LAF)
等于兩條端面基圓切線之差。其中一條是從基圓到可用齒廓的外界限點,另一條是從基圓到可用齒廓的內(nèi)界限點。
依據(jù)設計,可用長度外界限點被齒頂、齒頂?shù)估饣螨X頂?shù)箞A的起始點(點A)限定,在朝齒根方向上,可用長度的內(nèi)界限點被齒根圓角或挖根的起始點(點F)所限定。
3.2.1.2有效長度(LAE)
可用長度對應于有效齒廓的那部分。對于齒頂,其有與可用長度同樣的限定(A點)。對于齒根,有效長度延伸到與之配對齒輪有效嚙合的終止點E(即有效齒廓的起始點),如不知道配對齒輪,則E點為與基本齒條相嚙合的有效齒廓的起始點。
3.2.1.3齒廓計值范圍(Lα)
可用長度中的一部分,在Lα內(nèi)應遵照規(guī)定精度等級的公差。除另有規(guī)定外,其長度等于從E點開始延伸的有效長度LAE的92%(見圖2)。
注2:齒輪設計者應確保適用的齒廓計值范圍。
對于LAE剩下的8%為靠近齒頂處的LAE與Lα之差。在評定齒廓總偏差和齒廓形狀偏差時,按以下規(guī)則計值:a)使偏差量增加的偏向齒體外的正偏差必須計入偏差值;
b)除另有規(guī)定外,對于負偏差,其公差為計值范圍Lα規(guī)定公差的三倍。
注3:在分析齒廓形狀偏差時,規(guī)則a)和b)以3.2.1.5中定義的平均齒廓跡線為基準。
3.2.1.4設計齒廓
符合設計規(guī)定的齒廓,當無其他限定時,是指端面齒廓。
注4:在齒廓曲線圖中,未經(jīng)修形的漸開線齒廓跡線一般為直線。在圖2中,設計齒廓跡線用點劃線表示。
3.2.1.5被測齒面的平均齒廓
設計齒廓跡線的縱坐標減去一條斜直線的縱坐標后得到的一條跡線。這條斜直線使得在計值范圍內(nèi),實際齒廓跡線對平均齒廓跡線偏差的平方和最小,因此,平均齒廓跡線的位置和傾斜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得。
注5:平均齒廓是用來確定ffa(圖2b)和fHa(圖2c)的一條輔助齒廓跡線。
3.2.2齒廓總偏差(Fα)
在計值范圍內(nèi),包容實際齒廓跡線的兩條設計齒廓跡線間的距離(見圖2a)。
3.2.3齒廓形狀偏差(ffa)
在計值范圍內(nèi),包容實際齒廓跡線的兩條與平均齒廓跡線完全相同的曲線間的距離,且兩條曲線與平均齒廓跡線的距離為常數(shù)(見圖2b)。
圖2 齒廓偏差
3.2.4齒廓傾斜偏差(fHs)
在計值范圍的兩端與平均齒廓跡線相交的兩條設計齒廓跡線間的距離(見圖2c)。
3.3螺旋線偏差
3.3.1螺旋線偏差
在端面基圓切線方向上測得的實際螺旋線偏離設計螺旋線的量。
3.3.1.1跡線長度
與齒寬成正比而不包括齒端倒角或修圓在內(nèi)的長度。
3.3.1.2螺旋線計值范圍(Lβ)
除另有規(guī)定外,在輪齒兩端處各減去下面兩個數(shù)值中較小的一個后的“跡線長度”;即5%的齒寬或等于一個模數(shù)的長度。
注6:齒輪設計者應確保適用的螺旋線計值范圍。
在兩端縮減的區(qū)域中,螺旋線總偏差和螺旋線形狀偏差,按以下規(guī)則計值:
a)使偏差量增加的偏向齒體外的正偏差,必須計入偏差值;
b)除另有規(guī)定外,對于負偏差,其允許值為計值范圍Lβ規(guī)定公差的三倍。
注7:在分析螺旋線形狀偏差時,規(guī)則 a)和b)以3.3.1.4中定義的平均螺旋線跡線為基準。
3.3.1.設計螺旋線
符合設計規(guī)定的螺旋線。
注8:在螺旋線曲線圖中,未經(jīng)修形的螺旋的跡線一般為直線。在圖3中,設計螺旋跡線用點劃線表示。
3.3.1.4被測齒面的平均螺旋線
設計螺旋線跡線的縱坐標減去一條斜直線縱坐標所得到的一條跡線。這條斜直線使得在計值范圍內(nèi),實際螺旋線跡線對平均螺旋線跡線偏差的平方和最小,因此,平均螺旋線跡線的位置和傾斜可以用“最小二乘法”求得。
注9:平均螺旋線是用來確定ffβ(圖3b)和fHβ(圖3c)的一條輔助螺旋線。
3.3.2螺旋線總偏差(Fβ)
在計值范圍內(nèi),包容實際螺旋線跡線的兩條設計螺旋線跡線間的距離(見圖3a)。
3.3.3螺旋線總偏差(ffβ)
在計值范圍內(nèi),包容實際螺旋線跡線的兩條與平均螺旋線跡線完全相同的曲線間的距離,且兩條曲線與平均螺旋線跡線的距離為常數(shù)(見圖3b)。
3.3.4螺旋線傾斜偏差(fHβ)
在計值范圍的兩端與平均螺旋線跡線相交的設計螺旋線跡線間的距離(見圖3c)。
3.4切向綜合偏差
3.4.1切向綜合總偏差(Fi′)
被測齒輪與測量齒輪單面嚙合檢驗時,被測齒輪一轉(zhuǎn)內(nèi),齒輪分度圓上實際圓周位移與理論圓周位移的最大差值(見圖4)。
注10:在檢測過程中,齒輪的同側(cè)面處于單面嚙合狀態(tài)(圖4)。
3.4.2一齒切向綜合偏差(fi′)
在一個齒距內(nèi)的切向綜合偏差(見圖4)。
圖4切向綜合偏差